查看原文
其他

今年最难的一拨人是谁?

 

求职者

 

难上加难的群体是谁?

 

应届求职者……

 

前两天和朋友K约出来吃饭。她在疫情前辞了职,在家焦虑待业半年,最近开始疯狂投简历面试,却屡屡受挫,因为发现海归实在是太!多!了!

 

她上周和另一个面试者聊天,对方刚在美国读完研究生,本来打算毕业后留下工作,结果因为疫情,岗位取消了。


眼看着美国疫情越来越严重,对方决定回国求职。

 

K跟我哭诉,感觉自己很难争得过今年批量回国的海归。

 

根据《2020领英海外留学生归国求职白皮书》,受到疫情影响,超半数留学生在今年选择回国寻求职业发展或观望形势。


而另一份报告也显示,海外应届留学生规模较2019年同期激增72.9%。

 

许多暂时出不了国的应届留学生选择延期入学,或者干脆放弃留学直接就业。


而之前留在国外工作的,也有很大一部分选择回国发展,无疑给今年就业的难度系数又增加了10个百分点。

 

然而,国内的招聘需求仍未恢复到去年同期水平,市场需求下降明显。

 

面对本就严峻的形势,很多人和我朋友K一样,在海归面前,会不自觉地感觉自己弱了一等。

 

究竟竞争同一岗位时什么身份更有优势?我们来分析分析。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无尽夏。





海归和本土求职者

谁的简历更受企业青睐?


乍一看,虽然近年来学历通胀严重,但海归依然很受企业重视,能获得更好的机会与福利。

 

根据《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约七成企业重视海归招聘,65%的企业会针对暂未回国的候选人设置专门的面试流程。


同时,64%的受访企业愿意为海归提供额外的福利待遇,特别是外企和民营企业。

 

但能拿到工作机会靠的不仅仅是简历。


我问过一个猎头公司的朋友,他说一流的跨国公司,其实很少把硕士学位作为硬性要求,而只作为一个加分项。相比于学历,他们更注重经验和能力,更重视你能做什么,而不是你学过什么。

 

更何况,在很多国内HR眼中,世界排名相对靠前的一些海外高校认可度可能还不如国内的985、211。

 


可以说,在求职门槛上,除了极特殊情况,海归并不会得到明显的偏袒。

 

学历往往只是敲门砖,真正进入工作环境之后,更没有人时时刻刻记挂着你是哪个学校毕业的。

 

我学姐给我讲过一个很典型的例子。


她之前的同事A,英国硕士毕业,家里托关系进的公司。A工作能力一般,缺乏工作主动性和负责精神,就英文水平和做PPT的水平还过得去,每天都觉得自己屈才,长吁短叹的。


工作态度很差,还跟学姐团队里的同事有不少小摩擦,搞得team leader很难处理,几乎是只能把她老人家供起来,毕竟有关系在呢不是。


而后来公司新来了一个行政B,和团队配合了一次,大家都觉得人很好,学姐的leader当即和人事及B的老板要人。

 

B就是国内的研究生毕业,但是她敬业,专心,做什么事情都一丝不苟,得到的评价普遍是“靠谱”。


对领导来说,这一切都比一个还不错的硕士背景重要得多。


 

海归和本土求职者

谁的核心竞争力更强?


有能力者得天下,海归和本土求职者相比,谁的能力更强呢?

 

从企业角度来看,最打动招聘者的因素之一就是国外更高的学术水平,但是在全球化程度极高的今天,国内的教育水平和国际认可度也在不断提升。

 

6月公布的2021QS世界大学排名中,三所中国顶尖大学(清华、复旦、上交)获得了其QS排名史上的最高排位。国内外的教育水平差距在不断缩小。

 

国外教学形式更灵活,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但是国内学生踏实刻苦的印象也深入人心,如果同样用端正的态度付出努力,认真学习,在专业水平上,不会存在壁垒性的差距。

 


当然,相较于硬性专业能力,海外留学经历提升的更多是工作中的软实力。

 

一般来说,英语表达能力、宏观视野和适应能力,是海归留学生最重要的三大竞争力。

 

此外,从尝试新事物和探索陌生环境中获得经验也是非常重要的。出国留学将人置于全新的环境和挑战中,要求人能更加独立和主动地解决问题。

 

因此,许多在国外学习过的求职者会更成熟、自信,也更会表达自己,软实力更强。

 

但与此同时,海外留学生也有很多劣势。


  •  自我评价过高
 
出国留学花费不菲,这让留学生对自己的职业薪资抱有很高的期待。

但去年发布的《2019海归就业力调查报告》中显示,近三成2018年毕业的海归留学生实际初始年薪不足10万元,高于15万元的人数仅占四成。
 
因此,近30%的受访海归认为第一份工作未达到预期。而这也成为了企业招聘时的顾虑,觉得求职者眼高手低,不够踏实。

  •  海外学校知名度与专业含金量不符

国内HR判断一个海归学历的含金量,优先考量学校知名度,但却对专业排名知之甚少。比如,UIUC的计算机专业比康奈尔要好,但招聘官通常会选择招康奈尔的毕业生。
 
  •  求职者对国内行情不了解

海外求职者缺少在国内实习经验,对于国内的行业现状和工作流程了解不够,入职后需要一段时间的适应期。

  •  缺少国内校友及人脉

国内毕业生求职的时候,同校的学长学姐,自己的亲朋好友都能给与很大的支持和帮助。而国外留学生的朋友和人脉大多在国外,对于国内求职帮助不是很大。
 
在核心竞争力上,海归和本土求职者各有千秋,很难一概而论地说谁具有明显的压倒性优势。

淡化失去绝对优势
重金出国求什么?

这样看来,留学生身份已经不再是决定性的保障因素。如果今天再用过去的逻辑,认为留学是一项超高回报的投资,那么难免会失望。
 
但即便是留学环境不那么友好的今天,还是有一大批学生头铁地准备斥巨资出国,自然是有自己的考量。
 
因为人们期待从留学中获得的,已不单单是学历镀金了。
    
  •  亲身感受世界

不用从乱写的媒体和他人的只言片语里了解世界,而是建立自己的坐标体系,亲身去感受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区别,培养更多元的世界观。

在充斥着大量非黑即白的单向度讨论的互联网时代,避免被狂热的民族主义或欧美中心化思想冲昏头脑。
 
  •  见证生活的无限可能

之前听一档播客节目,主播说在国外读书工作这些年,他真正地确认了人的生命有无限可能这件事。
 
身边有人40岁了辞职去读博士,有人去中东当了两年战地记者再回来读书,有人白天是公务员晚上当DJ,这些都是稀松平常的选择。
 
无论是25岁,还是35岁的人,都没有一个既定的画像。亲历过这些,便很难再被身边人说的“你看大家都这样,都是这样活”所欺骗。
 
我已经看过了大海,不能假装没见过。
 

  •  真正主宰自己的未来
 
处在目前这种特殊的历史现状之中的留学生,其实很难再从前辈那里得到直接的经验。因为一切都是全新的,前辈对未来的理解可能还不如留学生自己。
 
无论是在海外时不断根据政策变化修改自己的回国计划,还是出现问题积极和学校沟通寻求帮助,无疑让留学生处理紧急情况的能力和沉着冷静的心态都在潜在中得到了锻炼与提升。
 
就像微博博主@木遥说的,这样的状况,也是一个好好思考大学教育价值,思考自己生活的机会。

<向上滑动查看完整图片>


时势造英雄,当所有人都在面临困境的时候,也总会有人成为领先者,越是在乱世中,越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


写在最后

 

海归这个标签下,自然有全球top20,发paper无数的学术大牛,也有成绩不好花钱出国镀金的划水怪。


而摘下这个标签后,在职业道路上能走多远,靠的仍然是知识积累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所以无论你是哪一类人,出没出国,都无需太过焦虑。求职是个大浪淘沙的过程,掌握工作方法,付出精力和汗水的人,在潮水褪去的时候,定不会成为裸泳的那一个。



你觉得现在出国留学还值得吗?





今年秋招或许是最难的一届,但领英通过线上直播的方式为你助力,搭建一座与国内知名企业沟通的桥梁:


10月下旬,LinkedIn China将携手来自在线教育/自动驾驶/房地产/互联网/医疗/现代农业领域的知名企业一起为你带来多场关于留学生归国就业的线上直播宣讲会。


我们将突破传统宣讲会模式,通过更生动的方式带你充分了解热门行业的校招计划/海归竞争优势/职场发展晋升路径等。


扫描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立刻报名!



本文由LinkedIn原创,作者无尽夏。
文中图片、封面图片来自pixabay,Giphy。如因版权等有疑问,请于本文刊发30日内联系LinkedIn。
LinkedIn欢迎各类广告品牌合作,发邮件至Imschina-sales@linkedin.com获取更多信息。©2020 领英 保留所有权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